“原来巷道交叉点的应力集中这么危险,刚才案例里的顶板垮落太吓人了!”6月20日早班岗前仪式上,东翼辅运大巷修巷作业人员王师傅看着培训PPT上的事故模拟动画,忍不住和工友低声交流。当日,生产科矿压治理研究中心管理人员带着“高应力防治安全课”走进一线队组,为修巷作业人员送上针对性安全培训。
余吾煤业公司把安全培训作为员工的“充电宝”,让科室下沉一线,向一线队组送安全、送知识、送服务,收到良好效果。
余吾煤业公司东翼辅运大巷当前修巷作业面临“点多面广、交叉点密集”的复杂局面,多处施工区域处于地质应力集中带,巷道支护与顶板管理难度极大。为破解高应力环境下的作业安全难题,矿压治理研究中心将培训课堂搬进队组岗前仪式,分批次对修巷作业人员开展专项培训。
从理论到实操的全链条赋能。培训以“高应力区域修巷作业”为主题,通过三维建模的方式演示了应力分布规律,并重点讲解了“高应力定义-危害机理-防治标准”的知识链条。
最让员工印象深刻的是事故案例教学环节。培训选取近年来行业内典型的事故案例,通过视频还原、伤亡数据对比、违章操作解剖等方式,直观展现“支护措施偷工减料”、不按标准作业等违规行为的灾难性后果。“每起事故都在提醒我们,高应力区域没有‘差不多’,必须按规程到点到位。”参训员工李师傅在讨论环节感慨道。
从课堂到现场的持续跟进。“培训不是一讲了之,关键要看现场执行情况。”矿压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师徐宁向我们介绍情况。培训结束后,他们还安排技术骨干开展了“井下跟班写实”,通过“现场观察+实操考核”的方式检验培训效果。针对发现的薄弱环节,实行了“一对一帮带”机制,确保每名作业人员都能熟练掌握高应力区域的作业要领。
像这样的培训,自“安全生产月”以来,已经开展了6次,累计覆盖修巷作业人员80余人次,收集现场改进建议6条。随着培训成果逐步转化为现场防控能力,东翼辅运大巷修巷工程的安全系数得到显著提升。
生产科矿压治理中心以“沉下去”的培训姿态,实现了安全知识从纸面到实践的精准落地。这种“地质条件——作业标准——事故案例”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,既破解了高应力环境下的认知盲区,更通过“跟培结合”的闭环管理,将“被动防范”转变为“主动防控”。
(文 刘明星 武越)
责任编辑:郝佳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