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集团全链条厉行节约实践解码
近日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了修订后的《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》,进一步针对党政机关中铺张浪费现象提出具体、可操作的规定,对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、采取务实举措提出明确规定。集团各单位迅速响应,紧扣“厉行节约”主线,将制度要求融入企业管理全链条,多措并举推动勤俭节约理念落地生根。
创新开采减少资源浪费
煤炭行业向绿色低碳转型,资源节约已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命题。新元公司以科技创新为抓手、以精细化管理为支撑,在煤矿开采领域构建起“精准开采+智能运维”的资源节约新模式,实现了煤炭资源利用效率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,为行业绿色发展提供了生动范例。
针对传统开采中构造周围煤层难以充分开采的问题,新元公司组织技术骨干成立攻关小组,引入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和智能化开采设备,精准勘测煤层走向和厚度,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煤炭资源制定个性化开采方案,进一步提高矿井资源回采率。在设备管理上,建立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档案,详细记录每台设备的使用、维修情况,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全面“体检”,提前发现潜在故障并及时修复。
余吾煤业公司坚持以效益为核心,不断深化降本增效、减人增效、提效增效的“三效”管理。在生产环节中,该公司持续优化设计与流程衔接,力求在减少材料消耗的同时,提升整体运营效率。在S5102回风顺槽超前维护段使用单元支架和滑移支架,提升超前支护效果;在N3101胶带顺槽应用柱式柔模沿空留巷、N2206胶带顺槽应用沿空留墙工艺,强化留巷工程质量管理和矿压观测;有序推进S2207工作面覆岩离层注浆工作,为绿色回采进行探索实践。
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
集团各单位将“降本增效”理念贯穿生产经营全链条,以“修旧利废”为抓手、以“循环利用”为路径,在资源精细化管理中挖掘增效潜力。从矿井水资源的高效循环到废旧设备的“二次新生”,从办公场景的低碳革新到公车管理的精准管控,各单位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,实现了资源利用效率与成本管控能力的双提升,为潞安发展筑牢“绿色成本线”。
漳村煤矿旧采区每天涌出约1500立方米老空水。该矿成立项目专班,经多次实地调研改造,实现1#、2#清水仓的水满足多种用途,3#污水仓处理后的水同步补充,形成“双系统供水”。不仅降低了污水处理费用,还节省了安装费和设备投入,解决了用水难题,提升了生产效率,使矿井水利用率从低效模式转向高效模式。
古城煤矿深入开展修旧利废活动,各基层队组对废旧物资进行回收、加工和再利用,拆解报废设备,重新归类零部件。同时加强设备日常维护保养,提高设备使用寿命和运行效率,降低生产成本。
恒通化工公司在办公区域全面推行无纸化办公,利用内部办公系统处理事务,减少纸张使用。安装智能电表、水表和照明感应装置,监控能源消耗,杜绝“长明灯”“长流水”现象。并通过开展节约主题活动,将节约理念融入文化建设。
丰喜集团包装分公司在公车管理领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,排查公车使用情况,整治违规行为,建立长效监督机制。建立废旧物品分类回收机制,优先维修再利用办公设备和工具,降低新设备采购成本。同时构建多元化监督体系,确保节约措施落地见效。
强化宣贯营造浓厚氛围
服务大局,细节入手;点滴节约,从我做起。在建设节约型企业进程中,集团各单位将“节约意识培育”作为重要抓手,以“党建引领+多元实践+文化浸润”为路径,推动节约理念深度融入企业肌理。从党性教育阵地的理论学习到基层一线的志愿宣讲,从食堂场景的文明用餐倡议到菜品供应的精细化改革,各单位通过多层次、多维度的教育实践活动,让节约意识转化为全员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,构筑起“全员参与、全程渗透、全面覆盖”的节约文化生态圈。
王庄煤矿将节约意识融入党性教育,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、党支部“三会一课”等组织党员干部学习相关指示精神,引导领导干部以身作则。利用多种平台推送科普知识和典型案例,在餐厅悬挂图牌板、摆放提示牌,营造“节约光荣、浪费可耻”的氛围。
五阳煤矿组织志愿者深入各场所,为员工发放宣传资料,讲解节约行为的意义,并围绕相关话题开展讨论,员工们分享节约案例和体会,引导员工树立勤俭节约意识。
伊田煤业公司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青年志愿服务队走进职工食堂,开展“不负”食光,俭行致远”光盘行动倡议活动,发放倡议书,宣传光盘行动理念,呼吁员工争做宣传者、监督者,并通过分享“光盘”照片,引导员工践行文明用餐新风尚。
黑龙煤业公司通过电子大屏播放宣传片、电子条幅投放宣传标语、张贴海报以及利用会议宣讲等方式,向职工宣讲粮食政策法规,倡议员工秉持科学饮食理念,节约粮食。
煤基合成油公司关注员工用餐需求,调研后推出半份菜销售模式和凉菜现调模式,保证菜品新鲜度,从源头上减少食材浪费。
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,是继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作风的必然要求。当前,集团各单位通过多种举措,营造出“人人讲节约、事事讲成本、处处抓增效”的良好氛围,为全社会树立节约新风尚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贡献国企力量。
(文/图 申呈琛 潘润花 常伟 杨静 王涛 靳涛 石启平 杨武军 张星 周雨晗 冯少霞 吴晓静 刘琪 段曌婷)
责任编辑:郝佳丽